第18期|下班放学哪里去?走,温州鹿城“丰门红港”文化礼堂有节目

2017-10-29 08:53 温州都市报

鹿城区丰门街道丰门红港文化礼堂10月份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周七天,从上午9时到晚上9时,每天有免费活动。

去年12月建成至今,丰门红港文化礼堂共举办各类活动343场、参与人次达1.2万以上。目前,每月常规活动场次达50次,真正成为辖区居民和新居民的“心灵港湾”,成为中国鞋都的文化新地标。

“文化礼堂建成后,各类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而且对和谐丰门建设作用是明显的。”鹿城区丰门街道党工委委员吴先稳说。来自鹿城公安分局鞋都派出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辖区的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6%。

TIM截图20171029085106

这里的课堂常态化开放培训通知一发出,名额一抢而光

丰门街道地处鹿城西部,是中国鞋都所在地。辖区户籍人口1.2万,新居民22.6万。辖区拥有1525家企业,有16.59万新居民在这里就业。

自从有了丰门红港文化礼堂,这些新居民在工作之余有了好去处。一进入丰门红港文化礼堂,大门口的红港LOGO矩阵引人注目。LOGO的左边是街道各群团组织,LOGO的右边是入驻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的入驻,给丰门红港文化礼堂带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活动资源。

微信图片_20171029085139

丰门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明毅,之前是丰门红港文化礼堂的负责人。他说,“开始运行前,我们把街道办公用房1000多平方米拿出来,用社会化运营的方式,引入大量社会组织的入驻给大家免费举办活动,每天安排一场。”在课程设计上,工作人员花了不少心思,不仅推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还实行常态化开放的课程。

TIM截图20171029085206

陈明毅说,现在每次培训通知一发出去,名额一下就被抢光,很多时候都要临时再增加名额。

育苗学堂呵护“小鱼苗”成长孩子爱泡在这里,家长省心不少

据统计,在丰门辖区,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的新居民子女有1万多人,他们就像“小鱼苗”一样,需要呵护长大。

为了给“小鱼苗”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丰门红港文化礼堂集结了不少社会爱心力量,开出育苗学堂。这里设有儿童活动室、全屏投影仪、标准的室内舞台、音响设备等硬件,还有5000册图书上架和各类开发玩具、学习用品,能满足孩子学习和玩耍的需要。

TIM截图20171029085240

丰门红港文化礼堂工作人员为“小鱼苗”精心打造成长陪伴项目,通过作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方式寓教于乐,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白天,“育苗学堂”联系周边的学校和幼儿园,给放学后的“小苗”提供课程轮训;晚上,安排亲子教育,下了班的新居民可带着孩子前来参加休闲文化活动。周一学习非洲手鼓、周二学习诗朗诵、周三进行全脑课程激发潜能……孩子们在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

TIM截图20171029085311

贵州人吴选标在中国鞋都的一家鞋企工作了15年,在温出生的双胞胎儿子现在是温州慧才小学的学生。吴选标说:“自从这个文化礼堂建成后,孩子课余时间、周末时间都泡在这里,不仅家长省心,而且孩子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今年夏天,丰门红港文化礼堂和爱心屋合作举办了七彩小鱼苗夏令营,主要解决辖区企业员工子女暑期的教育和管理需求。夏令营历时2个月,聘请了全市优秀的老师给“小鱼苗”上各种特色素质拓展课程。吴选标的双胞胎儿子也成功报名,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期夏令营。

志愿活动积分制调动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有人成为积分“首富”

在丰门红港文化礼堂的展示墙上,志愿活动积分制让人眼前一亮。积分最高的,是被称为“首富(傅)”的傅剑文。傅剑文是温州市朗诵学会会员,每周二会到丰门红港文化礼堂义务教大家朗诵课。按照丰门红港文化礼堂的积分制度,每上一次课,他可以有8个积分,如今他的积分已达260分,排名第一。

伊胜花是丰门街道上伊村党支部的预备党员,她每周五、周六到文化礼堂免费教学中国画和铅笔素描。白超然是丰门辖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周三晚来礼堂给孩子们上免费的拉丁舞课程。董小东是慧才小学永嘉校区的校长,每周日晚来礼堂免费教授欢乐鼓。陆吉民是街道的保安,每天晚上7点下班后,都会到丰门红港文化礼堂花半个小时打扫卫生。

TIM截图20171029085343

今年2月份开始施行的积分制,让志愿者队伍更为稳定:参与丰门红港文化礼堂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每小时有4个积分;担任技能输出型的志愿者(比如上培训课等),每小时有8个积分。积分除了可以兑换优质服务,还可兑换辖区企业提供的超市卡、箱包、皮鞋等优质产品。每一位到丰门红港文化礼堂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签到和签退,中间的时长会自动转换成积分和服务时长,实现“党建+互联网”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

陈明毅说:“志愿活动积分制,激发了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积分又是实打实的,通过这种良性循环,起到了很好的互动作用。”

TIM截图20171029085408

建一家文化礼堂筑一座温暖港湾

——鹿城区委常委鲁燕点评文化礼堂

建一家文化礼堂,筑一座温暖港湾。鹿城区丰门街道红港文化礼堂集合服务力量,创新集成化建设、社会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模式,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了鞋都工业园区1.2万当地居民和22.6万新居民接受教育、享受文化的“温馨之港”。

一是“集成化建设”共筑“心灵港湾”。丰门街道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突破地域限制,结合鞋都工业园区人口集聚、新居民众多的实际,做足“港”字文章,除礼堂主舱外,还设立了导航台、船长室、风采甲板、育苗学堂、志愿风帆、走心剧场、主题俱乐部等八大功能场馆,在“制度凝聚”+“感情凝聚”中构建了文化礼堂“综合体”的新格局。

二是“社会化运营”共享“文化红利”。红港文化礼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盘活民间文艺力量,定期举办各类文化礼仪活动,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日日有活动。菜单式的文化服务,让辖区群众、企业员工都能参与到礼堂活动中来,凝聚了群众的身心,也激发了创业创新的激情。同时,通过项目化的合作方式吸引专业团队运营,为文化礼堂带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活动资源,也赋予了礼堂活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激发了红港的活力。

三是“智能化管理”共促“常态运转”。红港文化礼堂推行“丰门红”微信平台,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方式,让每一位参加礼堂活动的群众拥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了群众乐于参与、勤于参与礼堂活动的主体意识,像一座温暖的港湾,让庞大的新居民群体真正“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温都记者 刘彩玲 周俊朗/文 郑鹏/图

网友评论



新闻搜索:
掌上温州掌上温州客户端
第一时间了解温州资讯
下载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