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设计师眼中的城市发展 39年温州城区面积增加20个三垟湿地

2017-11-30 10:03 温州都市报


钟雄魁

 1963年的一天,23岁的钟雄魁从上海出发,搭乘轮船一天一夜才抵达温州。

烟波浩渺的瓯江和安澜码头迎面扑来的“腥味”,即使半个世纪之后回想起来,钟雄魁依然记忆犹新。

54年前,他还是刚从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后来,钟雄魁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在温州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自己的痕迹。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录者。”钟雄魁说,温州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一段快速发展期,旧城改建加新区建设,使得温州中心城区的面积逐年扩张,也让温州城为之焕然一新。

1998年温州房地产市场进入新时代

钟雄魁到温州以后,成为温州建筑设计室(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前身,2014年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并入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建筑设计师。

“当时我的宿舍在灰桥,原来老的规划局边上,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钟雄魁说,那时的灰桥是温州城区的“乡下”。由此可见,当时温州能称为“城区”的范围有多小。

上世纪60年代温州市区城市建成区有多大,作为数据如今很难查找。记者找到1978年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也只有11.6平方公里,差不多只有一个三垟湿地那么大。而今年7月,市政府公布的2016年底温州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248.7平方公里。

从11.6平方公里到248.7平方公里,温州这座城市的躯体在生长,成倍成倍地放大。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进入城市开发建设的快车道。

从温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标注很多重要的节点。1998年,对于温州城市发展来说,是有着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来,结束了40年福利分房的历史,也开启了房地产市场化开疆辟土的新时代。同年,浙江率先作出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决策,温州积极响应并将城市化、城镇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在这一年,温州提出:城市向东及跨江发展,适当向西南延伸,形成带状“组团式”城市形态格局。在着力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使城市规模达100平方公里。

温州城市多个建筑出自他之手

老的温州城充满着江南水乡韵味,老城区中西合璧的建筑众多,加上小桥流水的风貌,让来自上海的钟雄魁醉心不已。然而,过去的住房和现在是无法比拟的。

“过去我们对房子的要求,不是好或者差,而是有和无。”钟雄魁说,温州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陡门住宅区、水心住宅区是其中的代表。而温州真正进入商品房时代,还是从1998年房改以后。

“市场化的力量充满活力,温州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快起来了。”钟雄魁说,从那时起每年经手设计的建筑业务也明显增多,所在单位的设计师也日渐增加,他后来还担任原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基本上是路修到哪里,房地产开发就出现在哪里,有时候路还没修好,住宅小区就开始建设了。”

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他见证并参与了市区人民路改建、水心住宅区、上陡门住宅区、车站大道恒隆商务楼、温州日报报业大厦、温州体育中心、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等一批重点项目。

城市的扩张,也改变了钟雄魁的生活。“现在城际交通非常方便,到宁波2个小时,到杭州3个小时。”钟雄魁说,他现在每年都要出去几趟,包括去上海、杭州探亲。他也期待未来杭温高铁通车后,个把小时到杭州的便捷。

退休后依然为温州城市发展“操心”

虽然已经退休10余年,钟雄魁仍然保持着对于建筑设计的这份热爱。前些日子,温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当中有关蝉街改造的工作,相关部门也邀请他参与一同讨论。

钟雄魁说,他这几天就在家思考这件事,习惯了拿起笔就写写画画,为蝉街的改造寻找一个“思路”。

因为工作关系,钟雄魁去过许多地方。意大利的古城保护,法国巴黎的建筑,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他钟爱的苏州园林。

一些欧洲国家在古城保护的做法和经验,钟雄魁认为,是值得温州去学习的。“城市建设应该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钟雄魁说,现在城市发展了,人们的居住硬环境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些柔软的东西,应该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当中更多地被考虑。

征集温州城市发展老照片

1、将照片发送到温都微信(wd88868886)后台或掌上温州“城长20年专栏”;

2、将照片寄到温州市鹿城区公园路105号温州都市报401办公室收,或发送邮件至57449016@qq.com。

温都记者吕进科/文姚卡/摄

网友评论



新闻搜索:
掌上温州掌上温州客户端
第一时间了解温州资讯
下载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