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温州鹿城锦园社区文化礼堂公益培训连轴转,街坊老少乐陶陶

2017-12-07 08:43 掌上温州客户端

AD.tm

每逢双休日,鹿城区蒲鞋市街道上陡门住宅区9组团一幢综合楼就会很热闹,居民们聚集在这里,有的学跳舞,有的学画画,也有的学唱歌……

这幢综合楼是该街道锦园社区的文化礼堂,这里的场地很抢手,各类培训班都会来这里开课。

15C.tm.png

图为在锦园社区文化礼堂进行的舞蹈培训

每天下午都开课,根据居民需求筛选培训班

锦园社区是一个年轻的社区,2015年从青园社区析置。

“社区只管辖上陡门住宅区7、8、9三个组团,共8379名居民。”鹿城区蒲鞋市街道办事处锦园社区书记兼主任邓和英说。

该文化礼堂开放之初,不少社会机构闻风而来,想借机办各种培训班。对此,锦园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来者不拒”,而是根据社区居民迫切需求进行筛选。“社区居民以老人与小孩居多,我们在文化礼堂里首先就要考虑满足这两个群体的需求,开辟了智卉童萌馆和养老园。”邓和英说。

44B.tm.png

12月7日温州都市报版面

根据文化礼堂的定位,锦园社区筛选了越剧、声乐、书画、舞蹈等培训项目,培训班的授课方也有持续性。据了解,目前锦园社区文化礼堂每天一到下午就有培训班开课,晚上也有培训课。到了周末与节假日,这里的培训班课程排得满满的。

13A.tm

锦园社区文化礼堂方位图

培训讲求公益性,社区居民也成了培训老师

在锦园社区文化礼堂入驻的各色培训班中,有不少是长期驻扎的公益性培训。邓和英透露,目前共有13支各类培训班入驻该社区文化礼堂,每周有36节公益课。

在这些公益性的培训项目中,有不少是社区居民非常喜欢的,像开葫芦丝培训的老人林金榜,就是长期入驻锦园文化礼堂的培训老师。起初,他的培训只有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大人送孩子过来培训,发现学葫芦丝有意思,再加上林金榜老师又热心,不少大人也报名参加培训学习。

155.tm.png

70多岁的越剧老师郭楚芬,是专业科班出身的越剧演员,退休后想发挥余热,就在锦园社区文化礼堂开培训班。该培训班目前已吸引了社区20多个居民长期参与,每周组队排练。有时郭楚芬有事,其中成绩较好的老人就成为老师,承接起培训社区居民的担子。

同样,中老年舞蹈培训班的周国平老师,每周会定时为社区居民上一节课,受到社区不少中老年人的欢迎。

共产党员来带头,文化礼堂管理得井然有序

关于文化礼堂的管理,锦园社区想到的首先是党员。目前该社区有党员142人,如果将这些党员动员起来,参与到社区文化礼堂的管理,效果肯定不错。“党员就要起先锋模范作用。”邓和英认为。

就此,锦园社区对入驻文化礼堂的培训班进行摸底,发现很多培训班的负责人或培训老师本身就是党员。于是社区就让这些党员对自己的培训项目进行管理“包干”,培训班的秩序、设备等方面,均由他们自行负责,并列入年度考核中。

151.tm.png

据锦园社区统计,目前参与文化礼堂管理的党员有20多名。正因为党员的带头作用,社会上的志愿者队伍相继来该社区文化礼堂帮忙。目前,共有10支志愿者队伍入驻该社区文化礼堂,包括“白衣天使”志愿者队、“蒲公英”志愿者队、“河小二”志愿者队、新温州人志愿者队等。

“社会化运营” 模式显成效

——鹿城区委常委鲁燕点评文化礼堂

鹿城区蒲鞋市街道锦园文化礼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引入社会化运营模式,有效解决文化礼堂缺经费、缺人员的现实困惑,成为文化礼堂运行模式探寻的先行者和成功的典范。

一是按需布局建好礼堂。结合辖区特色及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提升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辖区群众打造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综合体,有效满足群众就近方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是引入力量管好礼堂。创新社会化运营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管理工作。通过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建立三方联动的监督评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持续发展用好礼堂。社会组织入驻后,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为文化礼堂活动提供艺术指导,每个节庆举办一场大型演出、每个季度提供一场专题培训,形成“礼堂培育社团,社团支撑礼堂”的联动互补效应。

温都记者 郑俊杰 刘彩玲/文 王诚/摄

网友评论



新闻搜索:
掌上温州掌上温州客户端
第一时间了解温州资讯
下载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