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温医大学生做了这件事,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的点赞,他在信中这样说

温医大学生做了这件事,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的点赞,他在信中这样说

2019-05-13 00:19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24059

温都讯 温医大计划在2019级新生中试点“在社保卡上显示捐献志愿”。5月10日,提出这条建议的温医大“生命之光”服务团的成员们还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的回信。陈竺在信中说:“我会将你们的实践和建议转交给中国红会党组的领导同志们。”

陈竺在信中感谢这帮温州大学生。“感谢你们的爱心和善举。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些学生给陈竺的信中写道:“我国每年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30万人,却只有1万人可以幸运的接受移植手术,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为器官捐献助力!”

温州都市报5月13日3版版面截图

其实,在写信前,学生们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并调研。他们发现,对器官捐献家庭的优先政策,能有效减轻家庭成员的捐献决策压力,形成更好的家族舆论氛围。他们建议出台“尊重和优待捐献家庭”政策。

此外,他们发现生前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能提高捐献成功率,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途径不普及。调查结果显示,77%的医学生支持在社保卡上加上器官捐献志愿标志。医学院的大学生不排斥在申请社保或颁发献血证书时,增设征询器官捐献意向的举措。

因此,他们到温州市人社局向有关科室负责人提出了器官捐献志愿与社保卡信息关联、社保卡上显示捐献意愿的建议,获得肯定。

2014年成立的温医大“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团,是我省首支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5年来吸收志愿者500余人,志愿服务时2万多小时。该服务团通过“高校+医院+社区”三维模式,打造“宣传、咨询、签署、捐献、关怀”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促成温州地区400余人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

温都记者 陈忠

【器官捐献,沉重话题,温情故事】

天使医学生

受捐者组成一支篮球队,最大的54岁、最小的14岁 5人都有一位共同的器官捐献者——16岁少年叶沙

1991年出生的湖南岳阳姑娘,是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从2017年3月至今,她经手完成了90例器官捐献。她讲述这样一个动人故事。

今年初,在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全明星赛上,五位器官受捐者组成了一支篮球队,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14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器官捐献者——16岁的少年叶沙。

2017年4月,叶沙因脑血管意外导致脑死亡,他的父母决定捐出他的器官,而孟风雨正是全程参与、见证了此次捐献的协调员之一。

“我给叶沙买了一顶棒球帽,想让他看起来精精神神的。”孟风雨仍然清楚地记得叶沙戴上那顶棒球帽时帅气、安详的样子。两年前的五月,她陪伴着叶沙的父母,将孩子的骨灰安葬在湖南长沙凤凰山陵园。据新华社

“叶沙的理想是当医生,帮别人延续生命” 《一个人的球队》、一封录取通知书……温医大一场活动延续爱的故事

200名温医大学生签捐献志愿书

我,是你的眼睛。我,是你的肾。我,是你的肺……

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团的学生的节目《一个人的球队》,讲述了16岁少年叶沙,在生命最后一刻,捐出器官让7个病人重获新生的故事,让不少观众抹泪。

3月初,由温州市红十字会、温医大红十字会联合主办的“温州市雷锋月器官捐献志愿签署仪式”在温医大举行,共有200名学生志愿者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签署数量为历年之最。

“也许百年后,你们会为这个决定感到骄傲。”现场,来自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何一平主任,为志愿者点赞。

叶沙父母也被志愿者的行为感动,他们在信中写道:“叶沙的理想和你们一样,就是当一名医生,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看到你们,我想到孩子……”

那一刻,整个冰冷的手术室

升腾起生命传递、爱与奉献的温暖

为什么学生们会毫不犹豫地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

“因为这件事实在太有意义。”服务队副团长方程钰的回答斩钉截铁。

抵触,也许因为不了解,而敬畏,源自深知生命可贵。2016年7月,温医大附一院一位脑死亡患者捐献器官,需志愿团协助完成录像记录工作。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那是我第一次踏入手术室,此后所见的手术,与之相比,都没有如此印象深刻。”方程钰记得,那天,手术室里的医生、护士都格外严肃,气氛也异常压抑。大家各自忙碌,随着主刀医生一句:“准备完毕,手术正式开始。”

血管夹毕,切断,一个个脏器“离开”患者的身体。

“场面非常震撼 ,我有些不忍看,但一想到他的肺将在他离世后继续呼吸,心脏将持续跳动,肾脏将持续运转,将挽救至少六名垂死的重症患者,我更坚定地握住手中的相机,继续录像。”

完成摘取器官后,医生仔细地缝合切口,为捐献人复原身体,随后所有在场人员排成一列,低头默哀,感恩捐献者的伟大。那一刻,整个冰冷的手术室,升腾起生命传递、爱与奉献的温暖。

器官捐献现场,让志愿团成员对生命更加敬畏。“正因为我们是医学生,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项神圣的事业,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方程钰说。

除署名外均据温医大相关微信

乡村志愿者

瑞安33人集体登记器官捐献

他在职业一栏填了“种田” 说能为别人做贡献很有意义

近日,在瑞安市平阳坑镇,33名乡村志愿者集体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当天,志愿者们还成立了善德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中分发型,画着淡妆,不停地忙着交接活动细节。这个人就是善德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郑雪蓉。

作为此次集体登记的发起者,郑雪蓉说:“有这么多人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在预料之中。”

原来,在善德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前,郑雪蓉就和善德公益服务中心的一群义工“东奔西走”,每个月都到山区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做义工。这项公益行动,他们已经做了14个月。

郑雪蓉说,当她把集体登记的想法告诉义工队里的“兄弟姐妹”时,大家几乎都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有些队员先前是不了解器官捐献的,经过我们的解释,很快就决定了要登记。”

4月30日,郑雪蓉推掉工作和应酬,把自己关在家里打了一天的电话。

她认为,在微信群里说集体登记的事情不够隆重,必须要逐一打电话解释并确认。仅仅1天时间,就有31名“兄弟姐妹”确认要登记。

“他们本来就是热心公益的,登记这件事也是一件大好事,能够在百年后延续别人的生命。我有信心他们都会参加。”郑雪蓉说。

翻看当天填写的志愿书,你会发现,这帮志愿者多为70后,文化程度有小学、大专,更多的是初中,多是当地村民。

一位名叫沈兴贤的志愿者,在职业一栏中填了“种田”。他笑着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曾经在家种田,现在跟朋友在外地合伙做生意。没出去打理生意的时候,沈兴贤就在家里参加公益活动。对于参加登记,他说:“能为别人做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登记活动中,有一对70后夫妻。

妻子苏爱珍娘家就在平阳坑,如今在瑞安仙降经营一家点心店。她的丈夫曾一龙是瑞安公用集团的一名员工。夫妻俩以前总和郑雪蓉一起做公益活动。

前些天,雪蓉到店里问他们愿不愿意登记。苏爱珍当时一口答应了,“我怎么不愿意啊!死后留下器官,既救活别人,也延续了自己的生命。”

郑雪蓉说,4月30日有31名志愿者确认登记。没想到,到5月8日登记这一天,又有两人主动加入。

当天,在填写完纸质的登记材料后,33名志愿者在各自的手机里用微信打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行登记。完成登记后,页面显示提醒: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年以上,在本人需要器官移植时将获得优先权。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蔡玲玲 孙晓波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