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现存541处 多为清朝重修重建 温州古戏台藏着哪些“文化密码”

现存541处 多为清朝重修重建 温州古戏台藏着哪些“文化密码”

2019-06-19 15:44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5865

6月6日至16日的每个夜晚,在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有着160年历史的古戏台上,11本经典南戏剧目轮番上演,通过网络直播参加第十四届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让温州文化走向世界。

此次事件引发了众多市民对古戏台的关注。目前,温州古戏台的数量、分布以及现状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了解。

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古戏台

现存541处,永嘉最多

乐清市淡溪镇黄塘古村是我省历史文化名村,以周姓为大姓,是典型的氏族聚居村,先祖迁移到此已有900多年。该村现存传统古民居多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所建,以各种院落式布局为主,部分古建筑又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

该村的周氏祠堂建有一座古戏台,建于1860年,至今已有160年历史。该戏台坐南朝北,方形平面,高度约7米,台面铺设约8×8米的厚杉木板,清代建筑风格;前台柱阳面刻楹联“扮演就千古兴亡胜负 妆点出百年离合悲欢”;后台柱阳面刻楹联“布武修文宛然经济 嬉笑怒骂俱是文章”;戏台屋脊还塑有二龙戏珠、葡萄松鼠纹、戏曲人物、花卉纹等,古香古色。

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我市这样的古戏台现存541处,总体分布“西边多东边少、山区多沿海少”:鹿城区16处,瓯海区30处,龙湾区5处,洞头区11处,乐清市29处,瑞安市50处,平阳县37处,苍南县37处,泰顺县22处,文成县68处,永嘉最多,有236处。

我市古戏台按照海拔划分:位于200米以下的占据绝大多数,有332处;200米至500米的有135处;500米至1000米的有74处。其中,海拔最高的是永嘉县黄岙头村金氏宗祠戏台,位于海拔894米的永嘉县界坑乡黄岙头村。

这些古戏台大多位于村落宗祠里,其次位于庙宇中,只有少数位于特殊的建筑如众厅、民居之中。这与温州的村落聚族而居,往往通过宗祠里的戏台演戏增强宗族凝聚力有关。

芙蓉陈氏大宗祠戏台

多为清朝重修重建

普查资料还显示:温州古戏台风格分为宋元、明清两个历史时期;温州现存的古戏台多为清朝重修或重建。

宋元时期,是温州戏台风格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戏台传承了较多宋朝的建造风格,用料粗大,较为古朴。

明清时,温州古戏台进入发展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戏台一方面延续前朝的建造风格,另一方面融入了温州地方特色和周边地区的建造风格,还吸纳了西洋建筑风格。明代注重风水,戏台所在的宗祠或庙宇,多处在背山面水、水口收藏之处。如文成县黄凤垟王氏宗祠戏台,位于文成县龙川乡花园村黄凤垟自然村,周边翠峰连绵,龙川乡有名的龙溪从王氏宗祠前方流过,可谓风水宝地。清代审美要求趋向纤细、精致,戏台在细节装饰上追求逢木必雕,多饰彩绘。    

此外,温州周边地区,如南面的福建,西北面的丽水、金华、衢州等地,由于人口迁移、木匠师傅流入等原因带来当地的建造风格,为温州古戏台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特别是在闽南移民聚居较多的平阳、苍南一带,建筑风格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据普查显示,泰顺县、文成县等地经常会请丽水、金华、衢州等地的木匠师傅前来造戏台,他们带来温州以北地区的建造风格和工艺。泰顺县古戏台牛腿的做法就与金华、衢州等地较为相似。

蕴涵浓厚人文魅力   

温州人爱看戏,也爱演戏。古戏台作为传统戏曲演出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是温州戏曲繁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瑞安一些村落遇到喜庆节日,就请戏班在戏台上演戏,一般唱三至五天,多则七天半月,下午一场,晚上一场,观众从四面八方陆续涌来,自发地形成物资交流集市贸易场面,家家户户还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看戏,好吃好喝招待,整个地方过年似的,热闹异常,促进了礼尚往来,增进了亲情友情。

“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丛书”中的《温州古戏台》执行主编黄慈帖曾调查走访了我市大部分的古戏台。她在《温州古戏台》提到,温州古戏台主要以木结构为主,不仅因为木材取材便利,还有声学上的追求。如温州戏台台板以杉木为主要材料,有利于增加台板与穹隆间的共鸣,用屏风分隔前后台,可以防止音响的“后泄”等,颇有艺术考究。

“温州古戏台太美了,需要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黄慈帖说,与雕饰精美的古建筑一样,温州古戏台的装饰随处可见,最为常见的是雕刻和彩绘,题材多为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瑞禽祥兽、四季花草、文字纹等。如,瓯海区水碓坑十二宫戏台绘有“按图索骥”的场景,还有类似苏式彩画,书写“古文新义”“古文六种”等古书图案;永嘉县北溪杨氏宗祠戏台除了传统纹饰外,还写有大量唐代著名诗人描写女性或借女性抒发感情的诗句;瓯海黄山宫戏台、洞头东沙妈祖宫戏台和文成文坑太阴宫戏台等,这些戏台布满了缤纷的彩绘,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绚烂震撼。古戏台默默静立于岁月和乡野深处,蕴涵着浓厚的人文魅力。

温州的古戏台还有一个特点,常常可见蓝色玻璃的大量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温州已与外国交往频繁,也反映了温州工匠在选择材料时的大胆和灵活。

永嘉渠口叶氏宗祠戏台

静待焕发“第二春”

温州古戏台历经岁月的洗礼,沧桑巨变。如今,作为建筑整体中的一部分,大多数戏台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存现状良好。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缺乏文物部门的专业指导,一些古戏台的修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修缮风格等未能依照文物修缮相关原则,结果事与愿违地给文物建筑造成保护性破坏。还有一些古戏台被异地安置,保护措施不到位,如苍南县鲸头杨府殿戏台,因为杨府殿重建,戏台被搬迁到杨府殿西侧平地上,虽然气势恢弘,却少了许多人文气韵;位于永嘉县大若岩九房陈氏大宗祠戏台,因为陈氏大宗祠被改建成综合楼,戏台被迁移到公路边,孤零零地成了路亭……

随着我市文化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古戏台的重视,近年来一些古戏台勃勃生机,焕发“第二春”。9天9夜,11本经典南戏剧目在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古戏台轮番上演,通过网络直播参加第十四届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向世界传播中国最古老、最乡土、最真实的戏剧文化。该村党委会副书记郑茂友介绍,平时村里有演出等活动,都会在村里的古戏台举行,“这里是村民的精神家园”。

温籍艺术家、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这种形式有创意,有意义。这样的古戏台,通过网络平台,打开了一扇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希望今后创造更多新颖的机会,让温州文化走得更远。”

“古戏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可以说是温州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慈帖在《温州古戏台》书中写道,她希望这些散落在瓯越大地上的古戏台能日益引起大家的珍视。

温都记者 叶锋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