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多个“第一”折射温州通信巨变

多个“第一”折射温州通信巨变

2019-09-17 23:09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2256

编者按

70年风雨兼程,70年精彩蝶变。

70年来,东海之滨的温州,一路走来历经无数的坎坷和辉煌,这片热土上诞生的无数个“温州第一”,驱动着温州人奔腾向前,见证了温州城跨越发展。曾记否,瓯江上的第一座桥开通时的人头攒动,第一辆公交车驶上街头时的新奇观望,温州解放后的第一个扫盲班里的笑脸,从灯光球场到奥体中心的迭代,第一批商品房落成时的万众瞩目……每一项“第一”,无不昭示着温州砥砺前行的勇气、凝聚着创业者不变的初心、预示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年的NO.1,如今已经演绎出更多更深的内涵,正影响着温州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回望来时路,历数70年征程上的这些“第一”,是为缅怀,是为记录,更是为了展望。

从书信到电报,信息的传达实现了质的飞跃。

作为曾经最快捷的通信手段,一封电报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新中国成立后,电报业务一度红极一时。

随着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一项项“第一”让信息传递更加快捷:1987年,从日本引进的1.6万门市内程控交换机运达信河街邮电综合大楼,市区电话号码由4位数上升至5位数,温州开始进入数字化通信的历史新阶段;1991年,温州开通全省首家无线寻呼系统; 2001年,温州电话号码升为8位数,成为第一个获准升8位数的地级城市……

温州都市报9月18日4版报道版面图

1902年 温州电报子局在墨池坊设立

温州电报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当年,温州电报子局在市区墨池坊设立。清宣统元年(1909年)2月起,温州电报资费每字银1角、加急3角。《温州邮电志》记载:1949年5月温州解放,1951年6月8日开通温沪双工韦机报路。1955年,电报资费改为省内每字0.09元,外省0.135元。1958年资费标准再次调整,每字一律收0.03元。1960年,温州首次开通温杭传真电报电路,并于次年试制成五单位发报机,用纸条半自动转报。1963年,电报分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汇款和公电11种,并开办“特急”“加急”“分送”3项特别业务。

上世纪70年代初,温州市区进入用电子发报机处理电报的时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电报房内最多有100多名电报员

“从发报到收报,电报的每一声‘嘀嗒’响,每一项操作流程现在还印在我脑海里。”今年86岁的张书英阿婆已满头华发,但她回忆起在电报行业中度过的青春时,依然热情洋溢。

张书英是辽宁鞍山人,初中毕业后去当地一所通讯学校就读。1950年毕业后她经历参军、转业,后来又跟随参军的丈夫来到温州,被分配至温州邮电局工作。

“我在通讯学校学过收发电报,所以很自然就进入电报房,成了一名电报员。”张阿婆说,4个数字代表1个汉字,发电报其实就是发一连串的数字。为提高熟悉程度,需要背电报码,最多时能达到三四千个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但一封电报价格不菲。

“电报一个字3分钱,当时大家每月工资只有30多元。” 张阿婆回忆说,那时来发电报的比较多的是做生意的人,或者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一般人很少发电报,如果遇到急事则会用几个字简单概括,一张电报很少超过10个字。比如:“母病速归”“××次火车接站”“母子平安”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报员很忙碌,最多时三楼电报房内有100多人在发电报。”张阿婆说每天电报房内都充满“嘀嗒”的声音,每人每天至少要接发三四百个电报,从早到晚一直工作到顶班的人来接替。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温州邮电电报房

1988年 温州开通国际直拨电话业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大哥大、传呼机相继出现,人们有了更便捷的交流方式,电报迅速失去了曾经红极一时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明显感觉到电报的工作越来越清闲。”张书英说。

改革开放后,电信业务量猛增。1987年,开通1.6万门程控电话,温州电话号码由4位数升至5位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程控技术的引进,报装电话的需求越来越大。即便初装费高达5000元,一些市民还是愿意彻夜排队等待发放号码牌。1988年4月11日,温州市邮电局开通国际直拨电话业务,长途人工电话电路逐步下降。

80年代初平阳局报机

七、八十年代平阳局报务员人工无线发

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电报业务急剧萎缩,不断有人被调到其他岗位。渐渐地,高峰时规模达到100多人的电报房班组只剩下十几个人。1982年,张书英也被调到温州邮电局地区分局负责管理工作,彻底告别电报事业。

“后来电报经营惨淡,推出了礼仪电报,分庆贺、吊唁两种礼仪电报业务。”张书英回忆,最低谷的时候一天业务量只有几封电报。

1998年电报正式结束运营。

90年代初报房

苍南金乡电报机房

报房

2018年 温州开通首个5G基站

几十年间,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也让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焕然一新。

1992年,温州开通移动电话。1994年,温州电话号码升7位,结束了城乡电话层层转接的历史。

1998年,温州全市6268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

21世纪初期,温州进入网络时代,宽带接入方式包括网络快车(ADSL)和网络新干线(LAN)两种。

2018年11月,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率全市之先,开通首个5G基站。

如今,温州通信行业正加快5G商用步伐,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大力推动5G技术与应用的创新融合,用5G赋能农业、智能制造、医疗、教育、环保、电力、社会治理、民生、VR直播、电竞等行业快速发展,合力推进5G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全面助推温州迈入5G时代,助力数字温州建设。

温州智慧城市体验馆的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各类数据并进行分析

报务员在收发无线电报

报房

公用电报分集器

用户电报自动交换中心

温州通信发展史

1960年,温州首次开通温杭传真电报电路

1987年,开通1.6万门程控电话

1988年4月11日,温州市邮电局开通国际直拨电话业务

1991年,温州开通全省首家无线寻呼系统

1992年,温州开通移动电话

1994年,温州电话号码升7位,结束了城乡电话层层转接的历史

1998年,温州全市6268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开办国际快递业务

2001年5月18日,温州电话号码升为8位数,成为第一个获准升8位数的地级城市

2001年12月1日,小灵通对外放号

2004年,“村村通电话”项目工程全面展开,偏远山区的113个行政村逾2500户村民家装上电话

2018年11月4日,温州首个5G研发基站开通

2019年,温州正式迈入5G元年

温都记者 郑荣 通讯员 项琦宜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