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如何正确调整情绪,积极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如何正确调整情绪,积极应对

2020-02-02 14:26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62920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WHO宣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历次的突发事件,情绪问题是排在第一位。在情绪问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容易出现以下情绪问题:





1. 恐惧与焦虑



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害怕,是对特定刺激事件采取的自御反应。焦虑心理与恐惧情绪相近。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的,而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对突发事件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时,出现回避、烦躁等,呈高度警觉状态。在该种情绪下,我们可能会出现失眠、心慌、胸闷等各种生理不适。



在这种情绪下,我们容易出现灾难化的认知特点:容易关注坏消息,并且会将事情往最坏的结果去预测,而不去评估这个最坏可能性的大小。比如武汉封城或邻居被带走医学观察,这是专业的防护措施,为了大家共同的安全。焦虑状态下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问题越来越严重,疾病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也会被传染。在这种情绪下,我们可能容易被各种谣言淹没,也容易因为焦虑而互相传递谣言或害怕的想法,出现过度购买和囤积食品和医药用品的行为。但其实此次疾病一直是在可控范围内,而且有望在半个月后逐渐减弱。





2. 应激相关障碍




较严重者,容易产生急性应激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表现为:创伤事件后持续3天到1个月内,反复非自愿性出现与创伤有关的痛苦记忆、梦。出现过度警觉,不能体验到正性情绪。感受到环境的非真实感,恍惚如做梦。逃避去出现创伤的场所或回避相关事物。出现睡眠障碍。以上症状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无法自我调整。创伤后应激障碍即出现上述症状超过1个月。这种应激障碍也容易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以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3. 愤怒与压抑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人们也容易出现愤怒情绪。比如过度沉浸在其他人的错误里,比如容易对医护人员过度抱怨、甚至伤害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这种情绪支配下的认知特点主要是对他人有过高的期望或要求,而忽略事实本身。过度关注错误,无法转移。



这种情绪和认知状态下,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4. 抑郁



表现为情绪的持续低落,对事情不产生兴趣。很强的孤独感。过度的自责或内疚,对将来产生无助无望的感觉。甚至有想死或想自杀的想法或行为。这种情绪的认知特点主要的是自责化,即将坏结果都归因在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原因。最多产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以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人的社交、生活和工作。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次疫情呢?



(1)正确客观认知当下的疫情。建议从政府公布的数据看疫情。当前疫情为局部大爆发,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死亡病例也在增加,而且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病毒的杀伤力也未完全确定。但当前相关医学信息越来越多,病因已逐步查清,疫苗也在研制中,治愈出院病例也越来越多。


(2)正确途径了解政府的措施。建议从权威媒体去解读政府的举措。目前政府的举措是由医学专家参与共同制定的,获得国际社会和WHO的高度认可。全国开展的隔离和限制措施、将某些不负责的官员停职、处罚了某些不配合的市民等政府措施也是为了更好、更快消灭疫情。


(3)调整我们的想法,保持我们想法的理性、全面性、灵活性。我们关注坏消息的同时,也能同时关注到好的消息。某个消息传来时,能看到这个消息的负面的同时,也要看到消息的正面的信息。


(4)不要互相传递焦虑,而是互相支持。我们的微信里传递的不要只是“谁确诊,谁隔离”,而且还要互相鼓励灾情会好起来,叮嘱做好必要防御措施。


(5)不要互相攻击,而是互相沟通和理解。面对错误或不幸时,能相互沟通,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今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要一直处于责怪自己或他人,一直在控诉不公平的状态里。如果沟通无效,沟通时机不对,尽早离开,和别人的坏情绪和错误保持距离。


(6)不要过度购买和囤积食品、药品。鼓励适当储备,但过度购买,不仅造成物质紧张,也会让我们过度关注物质状况和疫情,造成自己的紧张难安。


(7)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在运动、睡眠、饮食上都能有良好的习惯。不要一直赖床,能看书,做些家务,在阳台晒晒太阳、听听音乐。






如果上述自助措施无效,并且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建议拨打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援助电话,也可到我院精神卫生科评估就诊。让我们用信任和爱的力量尽快消灭疫情,并向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和所有防控工作人员致敬!

来源 温医一院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